【#派派呼呼】因為立場不同,就被家人放話威脅,我覺得好難受喔…該怎麼辦?
😐 前幾天揪朋友們一起提前吃聖誕大餐,當大家點完餐開始閒聊最近生活時,L卻突然哽咽了起來:「我爸媽說我跟他們的想法不一樣,所以他們不要我了,說我不是他們的孩子…...」朋友們聽完立刻遞面紙的遞面紙、倒水的倒水,希望能讓L心情平復一點。
❤️【派派呼呼】劃重點:
人在成長的過程中,總會遇到他人和自己想法不同的時候。
如果我們對彼此的關係很有信心,就算意見不合,隔天照常一起吃飯、一起唱歌、一起打屁,這種疏離感不會持續太久,反而變成聊天話題和「原來我們想的不一樣啊!」的新鮮感。
但如果遇到子女和自己的想法不同,許多缺乏安全感的父母,往往在心中充滿困惑:
「你為什麼不站在我這邊?我們不是一家人嗎?」
「你的人生我都有參與,為什麼想法差這麼多?」
「為什麼你不接受我的意見?為什麼你要跟唱反調?」
💥 這些困難的問題讓他們有滿滿的挫折感,卻又不習慣表現出來,於是用力地想把孩子拉回來,卻遭受到更強烈的反彈,結果變成「用力拉」→「反彈」→「再用力+」→「再反彈+」的循環。
拉到最後累了,父母只好放絕招:「再不聽我的話,你就不是我的孩子!!!」然後偷偷地在心裡期待,這樣孩子就會「過來我這邊」,安全感就會回來了。
❤️【派派呼呼】小建議:
在這樣的時刻,很容易出現的3種反應模式:「戰、逃、定住不動」。
無論是哪一種,都不利於修復關係。
👌 派派呼呼建議可以深呼吸一下後,試試這3個步驟:
「盤資源、畫範圍、秀善意」。
1️⃣「盤資源」是指做最壞的打算。想像一下如果不再是他們的孩子,會發生什麼壞事,然後在旁邊寫上如果真的發生了,你/妳可以怎麼辦。
這個步驟是為了增強自己的安全感和底氣,不要輕易被對方一時的情緒牽著鼻子走。
2️⃣「畫範圍」是寫下對方讓你難過的句子,改寫後重新念一遍給自己聽:「你說『如果我不............,就不............』,是在哈囉」。記得在每一句話前面都要加「你說」、在最後加上「是在哈囉」。
這是為了將對方的不安全感和自己切割開來,拒絕把別人的不安背在自己身上,才能更冷靜地思考並判斷最壞情況,是不是真有可能發生。
3️⃣ 最後,可以用幽默的方式告訴爸媽:「我就像肥肉一樣,甩不掉的!」或者幫忙提東西、倒水、拿報紙,做一些秀出善意的小動作,之後再趁機提醒:「你之前的放話其實讓我很難受...…」。
在困難膠著、不舒服的對話中,願意先遞橄欖枝的人,才是充滿信心的真勇者喔~
======
📌 #溫和對話補給站【活動開放報名中】
- 12/19(四)晚上@台北
【寫封信寄給 1 9 ___年的他們|家庭溝通專場】
- 12/22(日)下午@基隆
【開啟對話沒有那麼難【對話行動工作坊】(基隆場)】
- 01/05(日)下午@汐止
【街仔共學【對話行動工作坊】- 開啟異溫層對話,聊出你想要的未來】
✏️【派派呼呼】單元透過真實的對話案例分享,
呼呼大家受挫或受驚的心,並提供溫和對話的建議。